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招生就业 > 正文
心系发展 情系群众——记八零届优秀毕业生袁秀和
学校网站系统   2013-07-03 12:19:5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伟德betvlctor1946 文字大小:[][][]
 袁秀和,男,195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在德州师专中文系学习。历任平原县王打卦公社党委秘书,中共德州地委组织部干事、科长,共青团德州地委副书记、书记,中共陵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陵县县委书记,中共齐河县委书记。现任德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1978,刚刚恢复高考之后,袁秀和考入了德州师专中文系,走进了令无数人为之神往的高等教育学府。1980年6月,袁秀和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良的生活作风和端正的人生态度,被德州地委组织部确定为首批选调生。谈起在德州师专那两年的学习生活时,袁秀和的眼睛中充满了无限怀念和感激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虽然那段学习生活十分艰苦,但使袁秀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增长了人生的阅历,培养了认真勤奋的作风,磨练了正直坚毅的性格,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袁秀和动情的说:“感谢师专的领导和老师们,是他们给我传授了知识,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榜样,为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成长进步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在和袁秀和的交谈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负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落实执政为民的要求,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一生。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就会信任你、支持你、拥护你,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在陵县担任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针对县属企业小、乡镇企业少的实际,袁秀和提出了“工业富县”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扶持政策,坚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帮助他们制定规划、谋划思路,帮助他们抢抓机遇、转换机制、轻装上阵,帮助他们跑资金、上项目、开拓市场,经过艰苦的努力,绿源化工、颜陵纺织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针对农民单纯种植粮棉作物收入较低的实际,袁秀和组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起了占地15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了1500个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全县的蔬菜大棚就发展到了4.6万个,蔬菜面积达到了22万亩,同时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运销等“冬季农业”,让农民变“冬闲”为“冬忙”,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针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袁秀和决心在解决问题的实质上搞创新、搞突破,创造性地在各乡镇建立了司法调解中心,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一协调,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依托,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仅1999年全县各乡镇司法调解中心共调处各类纠纷1546起、处结1468起,各类信访案件大幅下降,无一人越级到省进京上访,促进了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达到了老百姓满意、村干部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的效果,这一做法被国家司法部誉为“陵县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袁秀和在担任齐河县委书记期间,是这个县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令人刮目相看。到任之初,他就明确指出,必须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依靠优越的区位、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贵在落实,袁秀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把齐河县板纸厂做大做强,他在大年三十冒着大雪赶到寿光市,感动了晨鸣集团的负责人,决定投资3.4亿元建设板纸项目;当他听到台湾旺旺集团要来大陆投资建厂的信息后,连夜带人马不停蹄的赶到外省拜见客商,客商在考察结束后,立即拍板把项目建在齐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1-2002年间,齐河县共引进项目256个,总投资121亿元,其中过亿元的9个,包括晨鸣集团、旺旺集团、北京国科、鲁抗制药、瑞普生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在齐河投资建厂。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齐河县经济开发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先后被批准为市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实现了“两年三大步”的跨越前进,齐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一跃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2003年2月,袁秀和当选为德州市副市长。在分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三年时间里,他提出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用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等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彻底摆脱了之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的困难局面,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增幅最大的时期之一。三年间,全市粮食生产一年一个台阶,2005年更是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产量占到全省的1/7;植树造林3.8亿株,实现了全省“三连冠”,森林覆盖率由12.4%提高到28.2%,不仅建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而且建起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奶牛存栏从2万头增加到5万头,生猪、肉牛、蛋鸡的存栏也增长了60%以上,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90多家,新增省级龙头28家,德州扒鸡和庆云中澳双双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实现了“零”的突破,形成了“强龙头+大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50万亩,农业标准化检验检测体系日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每年都在5亿元以上,抗旱防涝能力大为提高,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仅2005年就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7个百分点;农民负担从130元降到20元,反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了一个好局。

   分管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后,袁秀和在强化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城市管理工作,努力使城市变绿、变净、变亮、变美,为市民群众创造一个绿色、洁净、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8月德州市被国家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国35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他组织实施“碧水蓝天”行动,开展多次环保专项行动,对违法排污、危害群众健康的排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改善德州的交通条件,他在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启动了县乡公路改造工程,争取德商、德滨高速公路早日开工。为落实土地保护政策,他组织开展土地执法大检查,围绕推进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和“存量挖潜”两大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行集约节约用地,既保障了经济建设科学合理的用地需求,又最大限度保护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改善市民的住居条件,他在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同时,积极搞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一大批城市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为让市民用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他组织对水厂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建筑全部拆除,对输水线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对管线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为解决冬季燃气供应紧张、市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受到威胁的困难,他跑部进省、到油田下企业,多方联系气源,同时争取多条输气线路在德州建设气站,使燃气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为满足城市发展对供暖需求的快速增长,他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供暖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解决生产困难,扩大供暖能力,保证供暖质量,努力让更多的市民在寒冷的冬天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离开母校,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多年的袁秀和,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心关注着母校的变化,为学院的壮大感到激动、自豪,为学院的发展多方协调、献计出力,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对自己的培养之情。

   在和袁秀和的交谈过程中,时刻可以感受到他既是一位把经济社会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把人民群众冷暖挂在心头的领导者,又是一位和善可亲、敦厚朴实、一身正气的长者。当问到这一问题的时候,他说:“这应该归功于我在师专学习期间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学习,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实事求是的传良传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创造性的思维指导和开展工作,让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做到慎思慎行、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表里如一,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就可以创造发展的平台,就可以实现为群众造福、为社会谋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