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招生就业 > 正文
呕心沥血铸辉煌 培育大木柱长天——记全国模范教师86届优秀毕业生丁志辉
学校网站系统   2013-07-03 12:10:4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伟德betvlctor1946 文字大小:[][][]
丁志辉,男,1964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共德州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禹城一中副校长。1986年参加工作,在禹城一中任教至今。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以“人不可以使自己伟大,但可使自己崇高”的信念,践行着一名教育者的理想与追求,勤勉实干待事业,矢志不渝求探索,无怨无悔爱学生,崇高其德启后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连续五年被禹城市委、市政府授予三等功,先后被评为禹城市十大杰出青年、十佳教师,十佳文明市民,德州市教学能手,山东省单元达标教学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实验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并荣获全国目标教学研讨课及论文大奖赛一等奖。“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透过光环,让我们去追寻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一、平凡之处见忠诚
丁志辉常说: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以诚为本,以信为真,勤勉敬业,与时俱进。教育是职业,更是事业,新时期的老师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正是丁志辉教育实践的生动写照。履职伊始,为了尽快熟悉教材和学生,他虚心拜师,苦练内功,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一学期跟班听课80余节,写下教育随笔和心得5万余字。他见缝插针,因陋就简,在他的斗室里、书桌前镶着一块大镜子,一有时间,他就对着镜子对口型,练习普通话。他室内二三平方米的一块空地成了他苦练板书的宝地,常常是子夜时分他还挑灯夜战,常常是天还未亮他又跑在同学们早操的队伍中。做为一个思想者,他全神贯注,沉浸于这座教育的殿堂,有时真的殚精竭虑;做为一个实践者,他全力以赴,耕耘在这片智慧的沃土,有时真的物我两忘。在老师们的记忆中,他没有逛过一次街,他一年只赶一个集(大年三十老城大集),他没有因私误过一节课。
天道酬勤,功至实归。从教以来,他执教的语文学科每年均在德州市名列前茅。1995年他被聘为教导处副主任,负责95级教学工作,面对全新的挑战,他带领全体教师响亮地提出“奋战三年,科学实干,力创辉煌”的奋斗目标。三年唯勤唯奋,三年苛待光阴,换来超常发展,跨越前进。1998年高考禹城一中由十几年来的德州市重点中学的倒数位置跃升至第三位,创造了建校以来最好成绩。
“老师不把三尺讲台作为安身立命之所,而是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丁志辉在拼搏中不断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1997年他以出众的表现,骄人的业绩,走上校级领导岗位。他积极配合主要领导开展工作,他审时度势,积极建言,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教育科研,实行环境育人,落实学生主体教育,使禹城一中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文明单位、卫生学校、绿色学校、科普学校等多项殊荣。他本人也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提起丁志辉,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如是说:“志辉同志为人诚实、干事实在,他的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这里面没有花活,没有虚功,而是持之以恒、不懈奋斗的结果………”
二、挚爱事业映品格
教育是事业,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是用爱培养人的事业,丁志辉同志常说:“人不能使自己伟大,因为伟大是别人封的,人可以使自己崇高,因为崇高是对自我的超越,而崇高是用爱铸就的。”“教师姓‘严’,更应该姓‘爱’”。在他看来,爱要有资本,就是专业突出,课堂文化底蕴深厚,堂堂出精品,并彰显人格魅力;爱要真挚,平凡真切,情出于衷,于细微处见精神;爱在根本,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丁志辉无论职为教师,还是身为领导,都将一腔挚爱之情倾注笔端、口边、行动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浸透着教育者的无私之爱,对青年教师,对贫困学生,对每一个人。丁志辉同志把培养青年教师、保持学校发展后劲做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他注重言传身教,通过“青蓝工程”“师带徒”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教学能手,业务骨干,带动了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德州市教学能手评选,为了使其找到讲课的感觉,他和这位老师一直研究到深夜,不厌其烦地作示范,直到满意为止。1998级有位学生,全家刚从东北转来,住在村场院屋里,姊妹三个同时上学,父母体弱多病,家境非常困难。这位同学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了解情况后,丁志辉自己带头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二百元钱,并号召全班同学爱心捐助,同时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劝慰他挺起腰杆,战胜困难。在他的帮助下,这位同学考上了大学。不久前在给丁老师的信中写道:“丁老师,没有你,就没有我的现在,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奋争的力量,你给予我的爱,给予全班同学的爱,兼有父母的严慈,我们将永生珍视”。
丁志辉的爱还表现在关心后进生成长上。他认为“后进生不是垃圾,而是待开发的资源”,95级有位学生曾因“打架斗殴”而闻名校园。对待这样的学生,他没有一“开”了之,而是疏之以理,导之于诚,持之以恒。半年下来,这位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98年高考升入本科院校,每每提起这件事,丁志辉同志都充满成就感。他说:“没有什么能比塑造人、塑造美的心灵更有意义的了。他的健康成长,可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这也正是一个人民教师的价值所在。”
师德是教育者的灵魂,人格是教育者的核心。丁志辉用他执着的爱,铸就了一个现代教育者高尚的师德和人品,这已经转化为丁志辉同志内在的涵养:随手关灯、下意识地拣起地上的纸屑、不经意的说出“请”字,很自然地“弯下腰来”与学生交流………。细节之中施爱,教育无处不在。丁志辉用爱实践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师即教材”的崭新理念。丁志辉用他的爱,凝筑了一“座”人才的摇篮。一批批优秀人才从此而出,张杰、申莉、王俊明、王涛、赵雪、丛林都在他的教育培养下成长为德州状元、名校学子。
三、岗位创新育人才
翻开丁志辉的札记、教案,常常看到一些用红笔书写的教育悟语:“课堂提问专提不举手者,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自信成功。”“教师不仅是一桶水,更应当是小溪,是源头活水”。“最好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课堂有双主体,一是学生,二是教师,课堂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互动。”“做教师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能思考才能创造。培养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做创新的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这些点滴的心得与感悟,正是丁志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的升华与凝聚,指导着他孜孜以求,永不停息。漂亮的板书,儒雅的举止,精彩的课堂语言,充满人文关爱的课堂氛围,共同构成了丁志辉的教学特色。他博采众长,成一家风格,在人文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着创新与超越。他在全面研究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教学的改革实验,成效显著。他本人荣获山东省单元达标教学先进个人称号,全国目标教学研讨课及论文评选一等奖。他承担的省级课题“以训练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获山东省优秀成果奖,论文《以训练为主,读测结四环节教学模式》在德州市推广,并被收入《山东省新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优秀成果汇编》。与他人合作的《中学语文知识词典》由南海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指导用书。在他的引领示范下,禹城一中语文科学组形成了“向改革求突破,向创新要效率”的良好风气,语文学教在德州市同类重点中学中十几年保持第一名。
丁志辉同志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成长为校级领导,从管理班级到管理全校,不断适应新的角色,不断超越新的高度。随着学校的发展,规范化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井然有序的校风已经形成。这时,丁志辉提出“学生管理应由制度化向人本化转变,注重文化引导”。对此,有人怀疑,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校风怎能放任自流呢?,丁志辉则说:“我们是大禹的子孙,我们最应该懂得疏导之理,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主动发展。”他强调,政教管理工作要突出一个“教”字,要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明理言志。学校的人本化管理的突出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他提出,“管是为了最终不需要管”的学生管理新理念。他指出,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管理,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这样,一场关于主体教育的改革和着时代的脉搏,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从此,人们看到,禹城一中学生会真正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机构;班值周成了学生常规管理的生力军;记者团成了校园最活跃的亮点。人们看到,由学生设计的校旗迎风招展;由学生主编的校刊《追求》跳动着指点江山的澎湃激情;由学生自主举办的辩论会、演讲赛、朗诵会、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为校园里带来了一股股青春的气息;由学生命名的道路、广场、景点宣传牌点缀着校园的角角落落。人们还看到,学生的绘画作品进了学校的橱窗;学生的书法艺术成了校报的报头;学生富于爱心创意的各式鸟巢挂上了树梢……。总之,学生各方面的才艺和天分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创新彰显了丁志辉同志的崇高追求,创新成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王振涛、冯凌燕、孙鹏飞等同学正是在禹城一中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锻炼中,成长为名牌学校的组织精英和特长人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处峰可以显示大山的巍峨,一言一行可以反映出心灵的崇高。我们仍然不敢说他是一个伟大者,但我们看到了他心灵世界的崇高。在丁志辉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理性思想的现代教育者的优秀崇高的品质,在他的人格感召和实践带动下,禹城一中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了一个“师德高尚,知道渊博,勤奋敬业,科学创新”的优秀群体,禹城一中的学生正在形成“会做人、会办事、会学习、会健身”能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现代人素质的优秀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禹城一中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前进,正在一步步接近“创精品学校,建优质高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