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重点学科 > 正文
一、 学校十三五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文化转型与跨文化写作研究)
学校网站系统   2017-06-06 20:19:23 作者: 来源:伟德betvlctor1946 文字大小:[][][]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自我院1971年建校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为我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几十年大发展中,在文化的视域中研究语言文学逐渐成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文化视域中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下的四个方向均已形成明确稳定的学术方向,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科队伍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

本学科现有成员16人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1人在读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人,毕业学校来自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高校。50岁以上教师2人,四十岁以上教师11人,四十岁以下教师3人。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队伍中有1人为省级教学名师,2人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为伟德betvlctor1946学科带头人,4人为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为校级教学名师,2人为校级教学骨干,7人在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兼任硕士生导师,1人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课题4项,省社科规划课题7学科组成员共出版学术专著20部,文学作品集1部,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文献》、《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1篇,其中CSSCI期刊39篇,国内核心期刊3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与外单位合作成果获省社科一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研奖励6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学科组成员共获得科研经费121.8万。

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所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本科、专科、联合培养硕士、留学生等几个招生层次,本学科成员在各个层次的学生培养中发挥着骨干核心作用,另外,在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专业中,本学科的相关课程和团队成员也发挥着重大的支撑作用。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我校和山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联合培养硕士基地成立,迄今为止,共培养输送了39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的还有11人,共计50人,提升了学科办学层次,锻炼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硕士生导师队伍,为本学科申报硕士点打下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以本学科成员为主体的队伍申报成功山东省文化艺术“十二五”重点学科“民俗文化学”;以本学科成员为主体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三个二级学科都是“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学科成员承担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经典导读这七门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本学科所依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在文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中,成员主体也是由本学科团队成员构成。总之,本学科平台开阔,积累厚重,成果丰硕,极具发展潜力。

社会服务方面,根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师资现实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本学科的社会服务主要围绕三个方向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研究、地方文化生活服务、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与推广。

总之,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支富有学术活力的研究队伍,成果突出,在省内院校中位居前列。本学科成员具有较强的地方文化的服务意识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并取得较大社会效益。本学科经过多年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师资。本学科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学术潜力和发展空间,如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科的影响度和知名度,出更多的、更好的学术成果,争取更高层次的课题,打造出省内该学科的学科品牌,为申报德州大学、学校硕士点申请、地方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总体目标:经过5年建设,努力达到本学科领域省内领先、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水平,争取在现代中国文学转型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先秦文学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研究、北宋士人稼圃认同与诗歌创作、晚清海外诗研究、国学典籍整理与普及、黑非洲英语文学、新移民文学、跨文化女性写作研究、西方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德州名门望族、德州地方文学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其中,出版专著10部,教材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篇以上,其中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篇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6-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8项以上。

    研究方向的建设目标:

    1.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方向:到2020年,本团队力争成为山东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德州市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在自己的学术队伍、科研成果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硕士学位授权水平。因此,我们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到2020年,争取获得有省级科研立项2项以上;力争获得3个以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力争获得10项以上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在各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达到年人均3篇,CSSCI收录期刊共计5篇以上,撰写学术专著不少于2部。力争培养出几个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巩固住省级精品课程,争取成为省重点学科,能够成功申报硕士点。

    2.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研究方向:建设期内,立足现有基础,进一步整合实力,突出特色,在学科建设中充分发扬传统并不断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主要从先秦文学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研究、北宋士人稼圃认同与诗歌创作、晚清海外诗研究、国学典籍整理与普及等方面展开具体工作。十三五期间, 争取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以上,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4部以上,应用与普及成果2项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8篇,CSSCI收录期刊5篇以上;争取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项以上。

3.当代跨文化写作研究方向:在“十三五”期间,经过建设,本方向力争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领域位居山东省前列,山东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中居于领先水平,成为伟德betvlctor1946科学研究方面的亮点和特色。争取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获得横向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项以上,发表CSSCI收录期刊5篇以上,出版专著2部以上,方向成员的职称实现全员高职称水平,培养出国内和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1名。

4.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成果将有效支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实践能力培养,健全学生人格。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民俗与生活方向的研究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将产生明显效果。力争建设期内出版编辑出版工具书、地域文化研究类著作4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文章5篇以上,获批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3项,到位经费10万元,横向项目1项,到账经费5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成果转化方面,有效指导德州市地方文化建设,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为丰富民众生活提供理论支撑,有效地推动地方移风易俗的工作,发挥文化育人、民俗改造社会的引领作用。

建设思路与措施:

十三五期间,本学科的建设重点和工作着力点在五个方面展开:一、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在优化团队主要成员知识结构的同时,以有效举措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学科的第二梯队,另外,加大与校外科研机构、高校、地方政府、行业的合作,吸引校外资源加入学科队伍;二、采取项目管理制,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使方向组成员的研究形成合力,形成规模化效应;争取多出一些与学科方向一致的标志性成果,多争取一些高级别课题,多获得一些高级别科研奖励;三、增加本学科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具体措施一为走出去,二为请进来。也就是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方向组成员多出去参加全省性的、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接触学术前沿。另一方面,邀请知名专家走进我们的学校,举行学科方面的学术讲座,并对学科建设提供建议,并聘请一些校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四、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关注社会热点和地方文化建设需求,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切实有效地服务社会。

优势与特色:

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行。本学科经过多年发展,以汉语言文学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文化艺术“十二五”重点学科“民俗文化学”为依托平台,业已形成一支由一批具备有能力担纲学科建设、能出标志性成果、学术方向明确、学术成果丰硕的高水平科研人员组成的学科团队。雄厚的学科基础又反过来构成专业建设的强大支撑。十二五期间,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史课程之外,伟德betvlctor1946申报成功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经典导读这五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教学队伍主体都是由本学科团队成员组成的;本学科团队成员也是文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构成主体。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做到了互相支撑,合力发展的良好态势。

2.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强。本学科团队成员有比较强烈的学术成果转化意识,学术成果转化能力强。具体表现为:一、学术研究成果被直接引入教学内容,充实了教学内涵;二、学科成员的研究方向大多已转化成为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相关课程;三、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智力资源,为地方文化生活和文学事业服务;四、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师资培养的实践指导能力,为地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优秀师资培养、校本课程开发贡献力量。

3. 研究生培经验丰富

本方向成员中有7位兼职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为联合培养硕士生开课和进行论文指导,积累了硕士生培养的丰富的经验,成效显著。现已培养50名硕士研究生,是我校联合培养硕士生人数最多的学科,是未来学校专业硕士培养中的一支能力突出的生力军。